空厂:最近所得先師和師叔與寒山寺有緣的書畫
唐代詩人張繼以一首《楓橋夜泊》絕句,把“姑蘇城外寒山寺”熱炒上千年。“安史之亂”(755–763)後,張繼出行途經寒山寺,寫了這首著名的“羈旅詩”。
图片
洪丕謨行草《楓橋夜泊》138X34cm
手頭資料,最早見載先師到寒山寺是1978年,先師在是年的臺曆6月24日的空面用鋼筆書寫:“與洪運到蘇州去,下午與丕申同遊寒山寺。”“丕申”即標題上的師叔。這之後,先師有不少書寫《楓橋夜泊》。早幾日,余與先師行草書《楓橋夜泊》又結緣:甬上購得此書(見圖),名款“洪丕謨製”,鈐印“丕謨歡喜”白文,引首“一九八八年”朱文。1988年是先師書法“洪體”基本形成後的“求變”期。先師是年發表在《藝術世界》雜誌《書法求變中的陣痛》論文有此感悟。摘錄如下,讀後即可開悟先師書法的“理論指導實踐”。曰:
對於求變出新,即使是在創新中嶄露頭角的年輕人,也會有陣痛,也會對前路產生困惑。我以為他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書法首先是一門通過紮實基本技巧來表現個人藝術境界的抽象性線條藝術。基本技巧是手段,沒有手段就不能表現藝術境界;藝術境界是目的,沒有目的技巧再高也是盲目的。正在追求中的年輕探索者們對此應冷靜下來好好地想一想,這用古人的話來說,就是“得心應手,心手雙暢”的問題。正在求變陣痛中的書法愛好者還應仔細地解剖自己。如果基本技巧還欠火候,那你就得硬著頭皮,坐幾年冷板凳,老老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從執筆、運筆、結字、佈局學起。拳不離手,曲不離口,老鬼尚且如此,何況小鬼、中鬼?當你一旦筆底嫻熟,心裡的審美意境就可汩汩不斷地從筆底流出。相反,如果是心裡對藝術境界的塑造還沒有個數目,那你就得在練字的同時,多看些有關美學和文學方面的著作,花它一年、二年、三年四年,直至終生,這樣對美的感受深了,心裡的書卷多了,下筆也就自然不同凡響,超出一般了……此外,對於一個書法家來說,還有個逐步成熟,逐步完善的過程。
今年5月,丕森(早年名丕申)師叔從澳洲回江、浙、滬探親,余專程趕過去陪同了一週,行程中與師叔的天南地北、談書論畫,對師叔的敬重之心更重了。事隔二三個月,在“孔網”搜索師叔的信息,有三件師叔的書畫在店鋪上架出售,余即購得了。分別是:一.單字行書“福”,落名“丕森”,鈐印“洪丕森書畫記”長方形白文;二.手繪《天仙送子》年畫,託裱右下方師叔鉛筆簽名“洪丕森”;三.寫生稿《寒山寺》全景圖。
這三件作品購得後,即通告師叔,師叔賜教尤細,師叔賜教:
图片
洪丕森《行書》“福”
“福”字我並不滿意,以後我拿好的把它贖回。那幅《天仙送子》圖案,是1980–1981年在中央美院裝飾畫教師培訓班的作業,我很滿意。有你保存,我就放心了。”
《寒山寺》這幅年畫速寫稿,不但勾起了師叔的回憶,更是把“正稿”年畫精品亦引了出來,可謂一舉雙得。
師叔看余發過去的此幅《寒山寺》速寫稿,即又回覆曰:
這是我在中央美院裝飾畫教師培訓班1980年10月到蘇州旅行寫生時的速寫,後來依此創作了桃花塢年畫的《寒山寺》。
師叔隨即以微信發過來《寒山寺》桃花塢年畫的正稿,並附言曰:
图片
洪丕森《天仙送子》年畫
建華:這幅桃花塢年畫已在全球五洲二十多國展出。正稿較嚴謹,寫生稿較自如,我很喜歡。如是你喜歡,我送你。在商言商,如是銷售,價格你定,我不知中國代理人如何收費,按澳洲私人之間成交,不經畫廊,不付稅,佣金在10-15%之間(畫廊收費在20-30%之間);請你收15%佣金。我對國內行情不瞭解,全權委託你了。你開多少就多少,我無意見。
互聯網搜索師叔的《寒山寺》桃花塢年畫,躍出某店鋪在銷售,賣家註明“洪丕森與葉寶芬合作”。余即發圖給師叔,師叔回復:
图片
洪丕森《寒山寺》速寫稿60X45cm
建華:這幅畫你是在哪兒看到的?現在誰手中?從前不懂版權。這幅作品被桃花塢年畫社選中,用木版套色水印,不知印了多少。但是,這幅畫是我一個人創作的,不認識葉寶芬是誰?你從哪兒看到我與葉合作的?這不可能。從畫面看,這幅畫可能是套色未完成或盜版。我畫寒山寺前的日本女人比例是標準的,現在畫面上女人頭縮小了。請你把我發給你的與你發的做比較,色彩每版可能不同,形體不應該不同。原件在澳洲,我原件畫過兩三件,第一件給了桃花塢年畫社後,要了幾張木刻稿,重新著色留下,也曾送過人。
图片
洪丕森《寒山寺》速寫稿署款
繼而,余云長沙同門想創辦“洪門書畫資料館”,師叔即又找到正稿桃花塢年畫赴日本參展的畫冊發圖過來,並有長篇賜教:
图片
洪丕森《寒山寺》年畫正稿67.5X45cm
建華:衷心感謝你長期以來對丕謨與洪門的奉獻。根據我們的通話,我找出日本印製的桃花塢年畫1984年赴日展出的畫冊,重新回憶,理出頭緒。1.“寒山寺”桃花塢年畫,我創作於1982年。尺寸67.5X45公分。此畫的構思來於1980年10月,我在中央工藝美院裝飾畫教師培訓班到蘇杭一帶寫生期間,在寒山寺的寫生稿。這個寫生是創新性的,非定點寫生而是根據構思,從楓橋開始,在寒山寺全境隨行隨寫。寫生稿是用鋼筆畫在4開60X45公分的素描紙上。這幅創作性的速寫我本人較滿意,一是有創造性,二是用筆很自如,不呆板。從日本印製的畫冊看,展出的是我的第一幅正稿,在寒山寺照壁前的是洋人。後來,根據年畫社建議,大概是日本人喜歡,把寒山寺照壁前的洋人換成日本人。我剛才給你看的現在身邊的那幅應是第二或第三稿。詳見附件。2.書法“福“字,比例根據黃金律,尺寸大概在66 -67X45 -50公分之間。3.“天仙送子”,仿民間藝術,是水粉畫在4開素描紙上,有裁切,畫面可能在三十幾公分左右。丕森拜謝了!
图片
洪丕森《寒山寺》正稿局部、鈐印
師叔信上最末云:“再加一點,日本展一稿,楓橋上無人;二三稿加入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日本出版《中國蘇州年畫展》
最後,期待師叔明年回國探親時親赴長沙選址“洪門書畫資料館” (暫名),並帶上澳洲那件桃花塢年畫《寒山寺》的正稿,以與原速寫稿合成雙璧。
2024年7月31日於空厂晨牕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于建华书房联图片
于建华造《无量寿佛》图片
于建华书“云破月来”图片
于建华上世纪九十年代篆刻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